系所介绍

  • 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系是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目前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系有专业教师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硕士生导师3人,拥有博士学位3人。

    现有教授担任中华预防医学学会卫生保健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浙江省预防医学学会第六届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第三届理事副会长、浙江省预防医学会理事、浙江省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监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公共卫生教育委员会及浙企业健康促进专委会委员、浙江省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教育分会、卫生监督分会、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此外,本系教师还担任《预防医学》杂志编委会青年编委,及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等多个国际SCI/SSCI期刊特邀审稿人。

    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系教师除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外,还面向卫生事业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护理学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与博士生开设各类专业必修、选修和通识课程。目前已开设的本科生课程包括《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公共卫生监测》、《健康促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预防医学》、《预防医学导论》、《儿童少年卫生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全科医学概论》、《行为医学》、《信息收集与统计分析能力实训》、《科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循证医学》、《医学信息利用与循证医学》、《SAS统计分析与应用》、《SPSS统计软件应用》、《科学研究方法》;已开设的硕士生课程包括《高级卫生统计学》、《高级流行病学I》、《高级流行病学II》、《临床流行病学》、《现场调查技术》、《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等;开设的博士生课程有《高级统计学》。

    近五年来,本系教师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数3项,各级政府委托课题10余项,课题总经费达230万元。出版学术著作近10部,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SCI近10篇。本系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各类实践,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1项、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学术计划“新苗杯”项目1项、本科生创新工程项目12项,挑战杯2项;其中,获得本科生创新工程项目一等奖2个,三等奖1个,大学生健康教育科普作品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第三届健康教育微电影节“金孔雀”奖优秀奖1项,华东地区第十三届流行病学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第十二届浙江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职业规划类本研组二等奖1项。

    本系老师获得的荣誉称号包括:杭州市新世纪“131”优秀中青年人才第三层次1人,杭州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师2人,杭州师范大学第三届教学名师1人,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春蚕奖1人,杭州师范大学“优秀实习指导教师”3人,杭州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1人。


  • 劳动卫生 健康管理系成立于2012年,现设有健康服务管理、健康服务技术、“治未病”三个教研室。现有师资共18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4名,专职教师中博士学位拥有率达到88.89%,获校级教坛新秀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等十余项教学奖项,是一支年轻而富有活力的团队。

    健康管理专业建设及学科的发展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是国内该学科唯一具有本硕博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的高校,“健康服务与管理”是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拥有全国首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治未病与健康管理”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教育部“移动健康管理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与健康管理”重点学科、国家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等多个教学科研平台。

    近5年来健康管理系承担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市级、校级精品课程及教改项目,发表10余篇教改论文,出版10余部健康管理教材和专著。指导本科生获得第三届中国慢性病健康管理与大健康产业峰会优秀健康科普视频一等奖、校第十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等十余项国家级校级科研竞赛,指导本科生为一作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文章十余篇。现与杭州市五云山疗养院、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杭州市中医院、浙江浙健健康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了教学研究实践基地;国外与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麻省医药学院、早稻田大学等建立长期教学研究合作关系。目前已培养本科生139人,硕士生37人,博士5人,就业率98%以上,有近50名学生在伦敦大学、爱丁堡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外高校读研深造,本专业在国内取得一定的影响力和品牌效应。


  • 毒理学与营养学系是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现有教师7人,均拥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6人,是一支年富力强的教师队伍。现有教师在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三致专业委员会、浙江省预防医学委员会卫生毒理专业委员会等学会组织中担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及委员等职务。

    毒理学与营养学系承担了《毒理学基础》、《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现代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卫生检疫学》、《医学英语》、《环境污染与健康风险》、《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实验室安全》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的教学任务。

    毒理学与营养学系以DNA损伤修复作为主要研究方向,研究体内外因素对DNA损伤的影响,以及包括营养素在内的各种因素对基因组的保护作用及对DNA损伤的修复功能。毒理学与营养学系近5年来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4项,国家博士后基金2项,发表论文SCI论文60余篇。


  • 经过二十年的建设和发展,该系/学科为浙江省、杭州市重点学科以及“公共管理”省一流学科(A类)的优势特色方向,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以及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建设。2000年创办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本科专业,是浙江省高校“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公共管理类专业中唯一的重点及优势专业,现为省一流专业。2005年获批“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团队主持承担国家科技攻关/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子课题以及省部级重点课题等百余项。在SSCI/SCI、中文一级以及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4部、国家规划及省重点教材28本,三十余篇研究报告/论著的主要观点和政策建议被省市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公共政策采纳使用。科研成果获钱学森城市学“卫生健康问题”金奖2项、金奖提名奖2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以及科学技术奖一二三等奖5项、省厅以及市级奖数十项。发表论文获《中国卫生事业管理》创刊20周年表彰优秀论文一等奖1篇,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2篇。

    该系/学科/专业致力于推进国家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培养立足浙江并服务全国,具有大卫生、大健康视野,拥有良好政治素养、公共精神、创新创业激情及管理实务技能,快速适应全面深化改革及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一流公共管理高层次专门人才为价值追求。本科生及研究生团队获得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省新苗人才计划等省级以上科研项目40余项;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创业计划竞赛金奖1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以及省级各类竞赛特等奖及一二三等奖20余项;“人卫杯”全国医药卫生管理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竞赛一二三等奖24项,其中一等奖11项,获奖数量及等级多届均位居全国高校前茅。近五年本科及研究生就业签约率持续达100%。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SSCE)发布的2017-2018年中国327个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竞争力排名中,本专业以及人才培养的综合质量处在第17位/5★等级;在武汉大学(邱均平版)2019年全国296个大学本专业排名中,本专业处在第8位/5★水平。已发展成为我国卫生管理人才培养及公共健康治理与政策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

  • 健康管理系成立于2012年,现设有健康服务管理、健康服务技术、“治未病”三个教研室。现有师资共18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4名,专职教师中博士学位拥有率达到88.89%,获校级教坛新秀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等十余项教学奖项,是一支年轻而富有活力的团队。

    健康管理专业建设及学科的发展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是国内该学科唯一具有本硕博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的高校,“健康服务与管理”是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拥有全国首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治未病与健康管理”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教育部“移动健康管理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与健康管理”重点学科、国家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等多个教学科研平台。

    近5年来健康管理系承担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市级、校级精品课程及教改项目,发表10余篇教改论文,出版10余部健康管理教材和专著。指导本科生获得第三届中国慢性病健康管理与大健康产业峰会优秀健康科普视频一等奖、校第十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等十余项国家级校级科研竞赛,指导本科生为一作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文章十余篇。现与杭州市五云山疗养院、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杭州市中医院、浙江浙健健康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了教学研究实践基地;国外与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麻省医药学院、早稻田大学等建立长期教学研究合作关系。目前已培养本科生139人,硕士生37人,博士5人,就业率98%以上,有近50名学生在伦敦大学、爱丁堡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外高校读研深造,本专业在国内取得一定的影响力和品牌效应。